尊重的武鑫代表:
您好,您提出的《关于重视盐碱地修复利用工作的提案》收悉,经研究,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职能,现答复如下:
开展盐碱地修复与利用,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,加强现有盐碱地改造提升,有效遏制耕地盐碱化趋势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已成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。近年来,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在盐碱地治理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
一、摸清盐碱地现状
对全市盐碱地现状进行调研,掌握了全市盐碱地面积、开发利用现状,基本摸清了全市盐碱地现状。接下来,大家将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契机,通过土壤三普表层样点和剖面样点所处的立地条件、理化性状、土壤类型等因素以及气候、母岩母质、地形地貌、土地利用、水文地质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,形成运城市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成果,为下一步开发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。2022年我市将永济列为全国盐碱地土壤普查试点县,布设盐碱地专项调查样点377个,通过调查采样与检测,2022年底所有普查数据已上传至国家级和省级土壤普查数据库。2024年,国务院土壤普查办为进一步扩大盐碱地调查范围,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增加了调查点位,我市新增盐碱地专项调查点位962个,其中永济市420个,占全市总增加点位数的43.6%。5月底已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工作,土样检测将于6月底前完成,预计9月底形成县级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成果。
二、积极谋划相关项目
一是组织编制了《2024年运城市盐碱耕地综合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》,目前已进入可行性论证阶段。通过建设农田灌排工程、土地平整工程、土壤改良工程、田间道路工程及实施深翻、增施有机肥、施用化学改良剂等措施,逐步消减土壤盐分,优化土壤理化形状,综合改造提升盐碱地质量。项目计划建设地点为永济市和盐湖区盐碱耕地,总建设规模8万亩,其中永济市7万亩,总投资4.25亿元。二是引导盐湖区编制了《运城市盐湖区排碱渠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》,目前正在可行性论证阶段。三是引导永济市编制了《永济市涑水河姚暹渠(永济段)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可研报告》,该项目3月26日已经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核,目前正在等待生态环境部审核批复,项目立项后可有效解决农田排碱沟清淤问题,为区域盐碱地综合治理奠定基础。
三、做好技术储备
盐碱地改良修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,需要综合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及微生物多种改良措施,方能达到理想的耕种条件。这些改良措施之间,不仅相互制约,而且互相促进。我局组织技术部门多年来一直在试验探索各类改良技术,也取得了一些盐碱地治理经验。首先是完善排灌工程。盐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当地水分状况不佳,所以在改良初期,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,随着灌排工程的完善,通过合理的灌排,淋盐洗碱后,其他改良措施才能得以施展。其次是通过化学和生物措施降低盐碱度。在土壤pH值较高的碱性条件下,土壤微生物有益菌群不易生存和繁衍,没有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与转换,植物就无法获取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,也将很难存活和生长。通过化学措施降低土壤pH值后,再利用微生物改良技术。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后,不仅可以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植酸钠,降低土壤的碱性,提高土壤缓冲能力,而且腐植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,增强抗盐能力,起到促进生物改良的作用。再者是通过农艺措施改良土壤。多年来,大家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、微生物肥、水溶性配方肥等事宜盐碱地的各类肥料;在节水灌溉方面,提倡在盐碱改良区使用喷灌和滴灌等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,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盐碱重返;在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方面,加强秸秆、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,引导和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秸秆及畜禽粪便肥料化,加大对盐碱地有机质的投入,实现“肥大吃碱”的目的。
四、加大宣传力度
盐碱地改良与修复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,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宣传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,以引导农民在盐碱地科学用肥、科学灌溉、科学栽培为主线,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网络及报刊等多种媒介,深入开展盐碱地科学改良与科学维护公益性宣传,形成上下联动、左右互动的宣传态势。引导农民在维护排碱沟的同时,加大秸秆还田力度、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,促进盐碱地改良区更加健康的发展。
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,希翼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撑大家,并对大家的工作继续予以监督和帮助。